新笔趣阁 > 言情小说 > 为民亮剑 > 第149章 论卧龙

第149章 论卧龙

第(1/2)页

刘永兴缓缓走下讲台的那一刻,张勇义愤填膺的站起来!
  这个矮胖矮胖的学生,倒是和张飞有几分相似,还是那种环眼,皮肤黝黑黝黑的!好像在炎炎烈日下暴晒了好几年一般。
  还没等同学们反应过,张勇已经站在讲讲台上了!
  说起三国,我有独到的见解,因为我就是张飞的后人,从小就关注着三国演义!
  每一个细节,每一个人物,都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之中!
  三国成也诸葛亮,扮演诸葛亮!
  张勇直接抛出了王炸一般的话语,直奔主题!
  又是一个全新的见解,同学们仔细的聆听着,教室里一片寂静。
  张勇滔滔不绝的讲起来,讲的神采飞扬,义愤填膺,如同三国战场上的一员勇将,又像当年的张翼德再生。
  三国时期,蜀汉在夷陵之战后,陷入了风雨飘摇的局面。
  刘备在去世前,在白帝城托孤诸葛亮。诸葛亮在接管蜀汉政权后,励精图治,很快就稳定了蜀汉的形势。
  他对内发展经济,镇压叛乱,对外结盟孙权,向曹魏发动北伐。
  一时间,在诸葛亮的治理下,蜀汉欣欣向荣,焕发了蓬勃的生机。
  可是,曾几何时,蜀汉却成为了三国中最早灭亡的国家。
  蜀汉在灭亡时,连像样的人才都没有几个,这一切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呢?
  我认为有四个方面的原因,才导致蜀汉的灭亡,绝对不是司徒王郎口中的天数使然。
  第一个方面的原因是统军人才匮乏,这也是蜀汉灭亡的重要原因。
  在三国末期,蜀汉的形势日益混乱。
  当时的东吴使者薛珝对蜀汉的情况形容是,“主暗而不知其过,臣下容身以求免罪,入其朝不闻正言,  经其野民皆菜色”。
  还说蜀汉君臣如同房屋被焚时,依然住在房梁上的燕雀,“燕雀怡然不知祸之将及”。
  我们知道,蜀汉在诸葛亮治理的时期,虽然连年北伐,可是依然是道不拾遗,国富民强。可是诸葛亮仅仅去世三十年,蜀汉就变成了这样一副模样。
  最为严重的是,蜀军的战斗力也在日益下降。
  姜维在掌握军权后,对曹魏连续发动了多次北伐,可是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,却寸土未得,在后期甚至是连一次胜仗也打不了。
  蜀军最大的问题,还在于它的统兵将领上,由于没有可以堪当重任的将领,只能起用老将廖化担任先锋。虽然说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对老将是一种夸赞,可也暴露了蜀军的尴尬。
  在蜀汉灭亡的时候,这个问题暴露得更加突出。
  姜维屯兵剑阁,挡住钟会的魏军主力的时候,邓艾率领三万魏军偷渡阴平,奇袭成都。邓艾的这次行动,完全是一种军事上的冒险。
  当邓艾从阴平小道到达江油的时候,蜀军将领马邈不战而降,为邓艾打开了进军的大门。
  不战而降,可叹可悲!
  邓艾和蜀汉援军最后的决战中,蜀军将最后的兵力全部交给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,想让他能够力挽狂澜。
  这支蜀军的战斗力还是比较优秀的,在绵竹之战的时候,这支军队在开始时顶住了魏军的进攻。
  魏军的悍将师纂、邓忠都由于作战失利,回去对邓艾说蜀军未可击。
  只是在邓艾以斩首为威胁的严令下才攻破了蜀军。
  那么,有这样战斗力的军队,却被邓艾的远道而来、兵少力疲的魏军打败,主要的原因又是什么呢?
  归根到底,还是将领的能力上。
  在这支蜀军中,集中了大批过去老一辈将领的子弟,他们大多都战死沙场,为蜀汉流尽了最后一滴血。
  可是,在作战过程中,这些人里只有黄权的儿子黄崇提出了一条正确的建议,让诸葛瞻率领蜀军赶快进军,把邓艾的军队堵截在山险地带,不如他进入平原。
  可就是这唯一的正确的建议,诸葛瞻都没有采纳,使得蜀军遭到了绵竹之战的惨败,蜀汉以至于亡国。
  我们设想一下,如果当时蜀军中能有一位将领,能力哪怕达到法正一半,邓艾和他的军队将死无葬身之地。
  可是,当时的蜀汉人才凋零,没有一个能够挽救蜀汉命运的人,大家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蜀汉灭亡。
  第二个方面是诸葛亮的用人政策失当,是造成蜀汉人才凋零的主要原因。
  蜀汉出现这种人才凋零的局面,和诸葛亮有着直接的关系。
  正是在他治理蜀汉的时期,对人才的选拔、培养方式,为蜀汉后来的这种局面埋下了隐患。
  首先,诸葛亮对于人才的选拔标准过于严苛。
  诸葛亮对于人才,过于重视品德的高尚,而轻视才能的高下。
  诸葛亮对于蜀汉的人员都明察秋毫,有很多人才在诸葛亮的眼中都能够看到他们的缺点,而诸葛亮也因为他们的缺点而对他们另眼看待。
  比如说魏延是蜀汉当时首屈一指的将领,有勇有谋,可是诸葛亮认为他暴躁冒进,对他的使用严加管束。

  这使得魏延这样的优秀将领,只能成天抱怨自己的才能得不到发挥。
  而刘封是蜀汉年轻一代将领中的佼佼者,只是因为诸葛亮认为他刚猛难制,怕将来刘禅无法制约他,就趁着刘封打了败仗,丢失上庸的机会,劝刘备处死了他。
  廖立是和庞统齐名的贤才,只是因为对自己的职位待遇不满,发发牢骚,就被诸葛亮剥夺官职,流放到荒无人烟人烟的汶山,一辈子再也没能够起用。
  更不要说被刘备托孤的李严,因为对诸葛亮大权独揽不满,想要拿回自己托孤时的“统中外军事”的权力,也被诸葛亮贬为平民,流放到梓潼。
  这些有才干的人士,位居高位,尚不能保全自己的职位,更何况那些不如他们的人。
  这就造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,那就是一方面诸葛亮的朝堂急需人才,可是另一方面大批的有才能的人因为品行有愧,不入诸葛亮的法眼,或被弃之不用,或被控制使用。长此以往,诸葛亮给蜀汉留下的臣子都是一些品行兼优,可是能力不足的人。
  其次,诸葛亮对于人才的使用,也有着驾驭不得法的缺点。
  这表现为诸葛亮对人才的使用上,经常出现用错位置的现象,这造成了人才使用上的浪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最新小说: 电影救世主 末日:开局带领寝室兄弟吃肉 系统劝我乖乖做替身[穿书] 清穿之宠妃一笑醉红颜 氪星人:钢铁之躯 白槿南嘉 病娇师弟爱上我 全能型百科全书让我都市修真成神 末世重生后我带娃逆袭了 [三国]袁本初的爱,过于沉重!